漕河驢肉火燒
- 來源:
- 一網資訊
- 發布時間:
- 2020-10-27 21:39:48
- 分享至:
摘要:漕河驢肉火燒
漕河驢肉火燒的發祥地是徐水漕河鎮。相傳,宋代時漕河碼頭有漕幫和鹽幫兩個幫會。漕幫以運糧為業,鹽幫以運鹽為業。雙方為稱霸碼頭,時常大動干戈,最終以漕幫大勝收局。漕幫俘獲鹽幫馱貨的毛驢無法處理,便宰殺燉煮,再將肉夾在當地打制的火燒內吃,更有滋味。從此當地形成吃驢肉火燒的習俗,而且逐漸探索出一套精湛的烹飪驢肉的加工秘技。到明朝,靖難之役時,建文帝派大將李景隆與朱棣鏖戰在白溝河一帶,李景隆兵敗退到漕河鎮。軍中糧食匱乏,李景隆命殺軍馬充饑。當地百姓擅長煮驢肉,烹飪的馬肉也很有滋味。自此烹馬為食也成為漕河鎮的習俗。清代,康熙重農桑,禁屠戮牛馬,漕河一帶居民便只加工驢肉食用。
相傳,康熙皇帝一次南下微服私訪,在涿州用餐后順大路來到漕河鎮,覺得饑腸轆轆,見路邊小飯店都叫賣驢肉火燒,便叫隨身太監買了充饑??滴跤X得那嫩嫩的肉、又脆又軟的火燒異常好吃??滴趸氐交蕦m叫御廚做驢肉火燒。御廚精心做了幾次,康熙覺得怎么也不如他在漕河鎮吃的味道鮮美,只好派人去漕河買驢肉火燒。自此,漕河的驢肉火燒享譽京城。
近代醫學研究,驢肉是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且鈣、磷、鐵含量也較高。隨著人們收入增加,生活節奏加快,消費觀念的轉變,對營養快餐,特別是驢肉火燒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目前,漕河驢肉火燒在北京、天津和河北餐飲市場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