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養父
- 來源:
- 藝網資訊
- 發布時間:
- 2022-10-14 11:45:47
- 分享至:
-
劉成家,今年45歲,是唐縣六一小學的一名書法老師。
古人云:“人孰能不老,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歷來把“孝”字作為倫理道德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把孝敬父母、贍養老人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作為一名教師,一直把弘揚美德作為我的行為準則,踏踏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由于家庭比較特殊,劉成家與養父相依為命,在學校努力工作,在家里贍養老人,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為此,在學校和社會上贏得了許多贊譽。在此我與大家分享一下劉成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劉成家原本是曲陽()村兒,因為家里條件差,孩子們多,八歲那年,劉成家的養父去村收廢品,劉成家的父母就把他贈給了養父。那時養父是一個人生活,家里也不富裕,孤苦伶仃的。養父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把劉成家領回家當寶貝一樣對待,養父每天忙完地里的活,又匆匆回家給成家做飯。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養父用粗大的手指捏著鋼針,笨手笨腳的幫成家補襪子,縫衣服。成家生病的時候養父寸步不離,給我喂湯喂藥。使成家飽受折磨的心靈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在養父身上,成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父愛。成家在心里發誓,一定要好好對待養父。開始主動做家務,洗衣服,做飯??吹金B父臉色不好會主動說笑話,逗養父開心。養父出門收廢品,他總是把養父送到大門外,千叮嚀,萬囑咐,讓養父注意安全,不可勞累。他與養父相依為命,日子很苦,但也溫馨。
后來,成家結婚生女,中年喪妻,一路走來,不知道歷經多少艱辛,已無法言述,只有一點深深記著要做一個堅強的爸爸孝順的兒子。自從2014年9月入職六一以來,沒有請過一天假,自從老爸得病以前可以說是請假缺勤零記錄。給養父換洗衣物,做可口的飯菜逗老父親開心。養父年齡大了耳朵基本聽不見總是一遍遍的重復不耐其煩的和父親交流。不止一次的對自己說,一定要讓養父過的比親生兒子的家庭快樂、開心和幸福!這樣想的也這樣做,老人想吃啥我盡量滿足,雖然收入不多還要供女兒讀書,還是擠出錢給養父屋里安裝了空調,把養父照顧的舒舒服服,干干凈凈,開開心心,讓養父滿是皺紋的臉上總是掛滿笑容。
今年八月,已到耄耋之年的父親得了老年癡呆癥,養父不僅大小便失禁,還常常把窗子砸了,把被子剪了,把衣服脫光都扔了家里被他弄得一片狼藉。每天哄他穿衣服就要大費周折,他會蜷縮在床角哭泣還大吵大鬧像個孩子,好不容易哄他穿好了衣服屎尿又拉到了褲子里,還得重新收拾一遍……
養父把成家拉扯大不容易照顧好老人讓養父安享晚年是成家的使命也是責任,為了給養父看病,四處奔波求醫問診,哪怕付巨額醫藥費從沒心疼。同時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無微不至的照顧養父,為他洗漱穿衣翻身按摩端屎端尿只要養父能安享晚年做任何事都在所不惜。學校得知了成家的情況后一次次伸出援手不僅在物質上幫助還在精神上安慰鼓勵成家。
人世間,大概最難報答的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了,我覺得做多少都是不夠的,以后我還會繼續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去悉心呵護,照顧我的養父。同時,感謝學校對我的照顧,也祝愿全天下的父母永遠健康!